科技日報記者 宋迎迎 通訊員 陶雯雯
“今天中午已經收到2筆分紅了,共計360元。”10月10日,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寶山鎮風河村村民朱秀君拿著手機向記者展示“到賬收入”。
“自從俺們村有了‘共富平臺’,老百姓的錢袋子越來越鼓了!”朱秀君自豪地說。
朱秀君口中的“共富平臺”,是青島西海岸新區寶山鎮探索實施的黨建引領“德育鄉村”共富模式。該模式建立共富分紅機制,搭建共富分紅平臺,打造“老家院兒里”服務品牌,提供鄉游、鄉學、鄉廚等服務。村集體、企業、農村合伙人可以選擇以資金、場地、技術、運營等各種方式入股,并按預先設定比例進行分紅。
以鄉廚服務為例,鄉廚主要以農村合伙人為主,其中提供場地占股5%,提供技術占股30%,提供資金占股15%;剩下的50%作為食材股,由合伙企業統一制定菜譜標準、供應食材。所得收益也會按照預先設定的比例分配給各位股東。
“俺的廚藝好,在鄉廚里入了技術股,中午的時候到村里的飯館給大家伙兒做做飯,能收入100元到400元不等。”朱秀君表示,除了中午做飯,其余時間可以去忙地里的活兒,賺錢、種地兩不耽誤。
除了鄉廚,鄉學依托觀摩帶培訓,增加了風河村村集體收入;鄉宿則依托企業運營的“尋寶山居”民宿,既吸納了周邊村民就業,也為企業增加了創收。
“目前我們已經吸納第一批村民股東,完成分紅比例上傳和鄉廚、鄉學的搭建,未來我們將建立共富行動聯盟,打造長期的、可持續的發展模式。”青島西海岸新區寶山鎮風河村黨委書記楊力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風河村今年還成立了共富公司,承接工程施工、管護養護等業務,村民可以隨時“接單”。此舉有效解決了鄉村閑置勞動力的問題,目前共富公司已承接70多萬元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