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趙漢斌
邊疆、多山和經濟欠發達的云南,亟待農業產業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科技特派員制度,是做好“三農”工作的金鑰匙。如何推進這一制度做深走實,引導廣大農業科技人員服務企業、服務群眾、服務基層,助力農業增效、農村發展、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提質增效?
記者從云南省科技廳了解到,近年來云南省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加強財政資金扶持、強化管理服務,構建起完整的特派員、特派團、特派隊體系,服務農戶、村鎮和企業,“科特派”也成為云嶺大地上助農發展最活躍的隊伍、最閃亮的“金字招牌”。
哪里亟待振興,哪里就有特派團的身影?
金秋時節,走進云南省澄江市右所鎮,鮮食豌豆、蕓豆迎來豐收;連片的蠶豆已經吐綠,冬春之際即可采收。2022年,澄江市蠶豆種植面積15745畝,產量達12600噸,產值超過6200萬元。
2022年,中組部牽頭,向云南27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選派科技特派團。國家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云南省農科院糧作所豆類研究團隊首席專家何玉華研究員受命牽頭,與玉溪市農業科學院等單位攜手,組成澄江市食用豆產業科技特派團。
一年來,他們開展項目試驗、種業基地建設和蠶豌豆產業化應用研究,圍繞當地實際,針對干旱脅迫及斑潛蠅、蚜蟲、根腐病等病蟲害防治,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云南農業大學、云南省煙草公司等制定系統性解決技術,實現高效節水栽培和病蟲害綠色防治。
此前,何玉華團隊的“云豆”“靖豆”“彝豆”“云豌”等系列蠶豆、豌豆新品種及其集成配套技術,已推廣應用到全省各地,畝均產值高達3200元以上。如今,特派團的落地,更為澄江豆產業持續壯大注入了“推進劑”。
“哪里有產業基礎、有發展需求和潛能,哪里就有我們最具實力的特派團?!痹颇鲜】萍紡d農村處處長李明彥說。
云南東川、宣威、會澤、寧蒗等地,群眾曾急盼特派團、特派隊到來??萍疾恐С衷颇?個項目、27個課題共6772萬元,在這些地方落地,課題數和獲得資金支持數在同批次居全國第一。
在麗江市寧蒗縣,國家科技特派團針對江邊河谷區大麥低產問題,推廣“云飼麥3號”等新品種和綠色高效栽培技術,讓當地大麥畝產提高三成;在迪慶州德欽縣,特派團蕎麥產業組以“科研+農戶+基地+旅游”模式,推廣種植“香甜1號”甜蕎,手把手教農戶播種、田間管理、收獲儲存技術。
“課題按照‘一縣一團一課題’方式,幫助各縣解決重點產業核心共性關鍵問題,推動重點產業發展,也為27個國家科技特派團開展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痹颇鲜】萍紡d黨組書記、廳長王學勤介紹。
截至2023年10月,27個國家科技特派團已開展服務1800余次,技術指導近2200次,推廣新品種1112個、新技術498項。2023年度科技部“三區”科技人才認定工作中,云南認定人數、國家經費支持數額均為全國第一。
除了國家科技特派團,云南還有84個省級科技特派團、60支科技特派隊,活躍在云嶺大地上。
振興美麗邊疆,探索科特派云南新模式?
林業大縣普洱市景谷縣,氣候溫和、降水充沛,是龍竹、甜竹、苦竹、箭竹等10多種竹子的“天堂”。目前,全縣竹林總面積約5.23萬畝。
云南省科技廳攜手普洱市景谷縣,因勢利導,組成筍用竹產業科技特派團,以發展筍用竹特色產業為抓手,建立各種示范試驗基地3026畝,通過合理留養母竹、打頂控梢、留筍養竹等技術,實現提早發筍4個多月,每畝收益5000元以上。2023年當地采挖鮮筍3900噸,產值超過2400萬元。
“筍用竹科技特派團成立以來,充分發揮特長,以特色產業為抓手,受到各族群眾的歡迎和肯定?!眻F長趙一鶴說,當地黨委、政府也積極支持他們建基層科研工作站,打造“永遠不走”的科技特派團。
越是欠發達的地區,越需要創新驅動發展。結合特派團、特派隊工作,云南省科技廳組織省農科院等5家單位,同步推進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縣村建設,已支持建設創新縣15個、科技創新村18個。
“在這些科技創新縣,已形成定期研究縣域科技創新工作、向鄉鎮選派科技副鄉鎮長工作機制,成果轉化中心作用正逐漸顯現。”李明彥說,彩云之南,正形成各具特色的“外來智力支撐+縣級成果轉化中心+創新型企業+鄉鎮科技成果推廣機構+合作社+農戶”縣、村成果轉移轉化模式,打造科技支撐鄉村振興樣板。
“我們根據產業發展需求,創新性啟動科技特派隊選派工作,選派的60支科技特派隊以374個沿邊行政村為重點,開展‘全覆蓋、常在村’的科技服務,有力支撐云南邊境縣市產業發展及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建設?!蓖鯇W勤說。
近期,云南將實現科技特派員對全省8502個脫貧村、374個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全覆蓋,高質量助推鄉村振興。
構建服務新體系,科技助農有新目標?
在草果行業深耕30多年楊毅,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綠色香料產業研究院副院長、正高級農藝師,專為群眾解決草果種植、管理、加工等技術難題,被親切地稱作“草果老師”。
在大山深處的怒江福貢、貢山等地,楊毅堅守一線,在田間地頭搞試驗,為千家萬戶送技術,助力草果成為怒江州農業第一大產業,讓草果變成百姓致富的“金果果”。除了作為香料和中藥材的草果,草果氣泡水、草果口腔精華噴霧和飲料產品也發布上市。
截至今年9月,怒江州已開發出7個系列40余款草果產品,其中草果正氣茶、草果醬、草果啤酒、草果米線、草果日化系列產品等已上市銷售,草果綜合產值達13.2億元。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副所長華蓉走遍云南16個州市,手把手教村民搭棚種菌,面對面傳授羊肚菌、球蓋菇等食用菌栽培技術,帶領少數民族群眾走上致富路;“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尼章光帶著團隊選育出適應云南不同生態區早、中、晚熟杧果品種12個,在杧果主產區建成示范基地4.7萬畝。
目前,云南已累計認定科技特派員27499人、“三區”科技人才17895人,針對糧食、茶葉、花卉、水果等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需求,開展靈活多樣的服務。截至2023年10月,該省科技特派團、科技特派員、“三區”人才服務企業2007戶、服務村莊1840個、引進新品種2152項、推廣新技術2623項、組織培訓3911期、開展培訓12.9萬余人次。
“按照云南省科技特派員制度三年行動方案,我們將建立起高原鄉村特色產業種養技術體系,構建起高原鄉村特色農產品加工業技術體系,強化農業品牌技術支撐服務。”李明彥介紹,展望2024年,云南省將新選派各類科技特派員2000人以上、向中小微企業選派企業科技特派員600人以上、選派國際科技特派員100人以上、科技特派團15個以上。
(云南省科技廳、云南省林草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