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王迎霞
開欄的話?時盛歲新,新元肇啟。在新春佳節即將到來之際,科技日報記者行走基層一線,深入各行各業,觀察中國經濟的發展脈動,展現中華文化的萬千氣象,記錄新時代科研工作者攻堅克難的奮斗故事。今日起,本報開設“新春走基層”欄目,從“活力中國行”“奔涌科技潮”“身邊暖鏡頭”三個維度為您呈現一個活力滿滿、生機勃勃的中國。
1月18日,臘八節。
一大早,天色灰白中透著亮,風也刮了起來。氣象臺預計,雪已在路上。
“還走不?”記者問。
“下刀子也要走。好不容易請到這么多專家,縣上眼巴巴等著呢?!睂幭目萍紡d農村科技處處長徐小濤往車內環視一圈,“人齊了,出發!”
“終于把你們等來了”
徐小濤口中的“縣上”,指的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平羅縣。
平羅縣地處寧夏平原北部,緊靠黃河,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日照充足,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全國首批區域性蔬菜良種繁育基地。
這里培育的種子,含水率低、籽粒飽滿、光澤度好、發芽率高且耐儲藏。
已連續舉辦了10年的寧夏種業博覽會,更是讓平羅“修煉”有成:制種產業已發展為該縣三大農業特色支柱產業之一。
目前,平羅縣僅200畝以上的制種園區就有22個,制種品種達90多個,種子總產2100多萬公斤,總產值4.2億元,與28個?。ㄊ校┑?60多家客商建立了長久合作關系。部分茄果類雜交種子還銷往美國、中東、東南亞等27個國家和地區。
即便如此,當地依然感到“本領恐慌”。特別是2023年被科技部確定為國家第二批創新型縣后,他們要靠科技讓產業再上層樓。
這一次,平羅縣專程委托寧夏科技廳邀請多位專家,實地走訪制種企業和產業園區,為種業發展“把脈問診”。
原本一小時的車程,由于天氣原因有所延長。當中巴車緩緩駛進平羅縣明星企業——寧夏泰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的院子時,平羅縣委常委、副縣長高明等人早已等候多時。
“辛苦各位專家老師,終于把你們等來了!”高明一個箭步迎上來。
各項工作井然有序
“問診”專家陣容堪稱豪華。自治區政府研究室二級巡視員馬文興、寧夏大學教授李建設、寧夏農林科學院研究員張富國、自治區種子工作站研究員李培貴……他們分別在政策研究、蔬菜栽培、良種繁育等領域有著很深的造詣。
現場有個人特別興奮,一聊起制種相關內容,就像打開了“話匣子”。他就是寧夏泰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裴卓強。
“全國能育種的地方很多,我為啥從河南跑到寧夏?除了地理優勢外,最主要的是這里的扶持政策。”裴卓強說,“在這種氛圍下做事,心情特別愉快!”
裴卓強立志要把企業做大,他把公司銷售收入的20%以上都用來搞研發。
如今,寧夏泰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捷報頻傳,蔬菜種子出口量達到了全國出口總量的3%,在國內農產品出口排名中居第86位。
育種室里,科研人員正專心培育種子。有人手邊擺滿了套著塑料袋的花盆,里面是一個個傲然挺立的嫩芽。
在生產基地,在種質資源庫,各項工作也都井然有序,專家們一邊觀摩一邊點頭。
“中國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種子的安全可靠是核心競爭力??善搅_有不少企業熱衷于掙快錢,只繁育現有品種、不培育新品種,這讓人非常痛心?!崩钆噘F感慨道。
“這些建議正中要害”
隨后,專家們重點走訪了位于頭閘鎮西永惠村的五彩種博園。
900平方米的館內,琳瑯滿目的植物種子讓人目不暇接,共展示蔬菜、糧食、瓜果等各類作物100余種,展示種子180余種。
寧夏種子看平羅,平羅種子看頭閘。
走過30多年發展之路,以蔬菜為主的制種產業已成為頭閘鎮最具活力的農業特色產業,2023年榮獲“全國農業產業強鎮”稱號。
專家欣喜地看到,西永惠村將制種產業與鄉村旅游深度融合,形成了村集體、企業、合作社、農戶四方共贏新格局。
張富國說:“服務業是產業鏈條中的重要環節,如何加快制種產業全流程升級,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這是大家要好好考慮的?!?/p>
科研創新投入不足,品牌運營意識不強,綠色發展理念不明,產業集群規模不夠……在下午的研討會上,專家們針對平羅縣蔬菜制種產業存在的瓶頸,紛紛提出了改進意見。
“這些建議正中要害?!备呙鞅硎?,“我們一定全力以赴,確保真整改、改到位?!?/p>
晚上6點半,天色已暗,街上的燈一盞盞亮起來,路人行色匆匆。然而在縣政府6樓會議室,專家們討論正酣。
返程路上,雪落下來。有人忽道:“都忘記今天是臘八了!過了臘八就是年,希望瑞雪兆豐年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