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許崇官 科技日報記者 趙漢斌
2月6日,在中老鐵路磨憨站進站口一公里處,夜色中大山的輪廓延伸到遠方,墨色天幕上點綴著幾顆星。
在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公司昆明北車輛段動態檢測車間昆東組,一群身著藍黃相間衣服的5T設備檢車員正沿著線路行進。他們當晚的任務是檢修一臺特殊的鐵路貨車運行故障動態圖像檢測設備——TFDS探測站,確保其正常運行。?
中老鐵路沿途山高谷深、地質復雜,國內段橋隧占比高達87%,更有長達30公里的長大坡道,對鐵路貨車運行安全提出了嚴峻考驗。?
為提高中老鐵路車輛運行的安全防范能力,通過智能化、網絡化及信息化技術,人們在中老鐵路沿線安裝了5大監測系統,簡稱5T設備。它包含著大量復雜的電子設備、光感元件等,可對運行列車實施動態檢測,并且其檢測信息聯網運行,可實現遠程監控,信息共享。生產調度監控中心的檢測員坐在工位上即可實現“眼觀千里”“耳聽八方”,全天候為列車的運行保駕護航。?
為保障春運期間中老鐵路運輸安全暢通,昆明北車輛段的5T設備檢車員需提前為玉磨段沿線的5T、AI、電動脫軌器等44套設備做一次全面“體檢”,確保設備技術狀態良好、安全穩定運行。?
“天窗時間有限,我們必須搶進度,分工要細致、配合要緊密,保質保量完成所有任務。”作業負責人張運宏,手里拿著計劃單,對照著上面的任務,完成一條勾畫一條。春運期間,為了讓更多旅客安全回家團圓,將更多年貨及時送達千家萬戶,鐵路調整運行圖,保證運力充足,多數列車在白天運行,留給他們都是夜天窗,并且只有90分鐘。?
他們檢修的TFDS設備,運用高速陣列攝像機采集車輛關鍵部件的圖片,及時傳輸到650多公里外遠在的昆明監測終端,通過人工鑒別后發現故障,保證國際貨物列車運行安全。這套設備運用后讓貨車列檢工作從單純的人工檢查升級為人機分工檢查,作業質量、勞動效率得到明顯改善。?
來到中老邊境的磨憨下行探測站,他們兵分兩路,一組人去機房內檢查微機、線路等,另一組人在王靖珂帶領下對攝像頭、車輪傳感器等配件進行檢養、精度校正。隊員郭永祥將扭力扳手的力矩調整為標準值,小心緊固起卡軌器的固定螺栓,之后他一手拿著直尺,一手扯著魚線在仔細測量車輪傳感器的安裝高度,為了看清數據他把頭埋得很低,臉幾乎貼著地面。“傳感器的安裝精度要求高,我們要控制誤差在1毫米以內。”郭永祥說。
40余套設備分布在中老鐵路玉磨段35個點位,他們需要從昆明出發,沿著線路邊檢修邊前行,直至磨憨完成全部檢修任務,全程要花費半個多月時間。“設備守護行車安全,我們守護它們的安全,盡最大努力服務好春運。”張運宏說。?
目前國鐵昆明局加快數字化建設,依托TFDS探測站搭建平臺,引入故障智能識別系統,如同一個“智慧大腦”,通過AI逐一比對標準車輛圖片與TFDS探測站采集到的現場車輛照片,將人工檢查發現故障轉變為算法精準識別。試運行期間,故障識別準確率達到99.6%,每列貨車技檢時間可減少5-8分鐘,效率提升50%以上,實現了貨車列檢作業的第二次變革,推廣運用后中老鐵路又多了一道安全屏障。?
中老鐵路上的“千里眼”“順風耳”持續護航鐵路行車安全,讓“黃金大通道”真正人暢其行、貨暢其流。
(劉晗飛 謝旺庭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