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吳純新 通訊員 楊啟
春節期間,湖北武漢的冰雪凍雨寒意漸退。
穿過熱鬧街區,記者走進武漢地鐵12號線科普公園站施工工地,再拾級而下至地下33米,乘坐隧道擺渡車,去長江底更深處找尋一個“龐然大物”。
伴隨擺渡車緩緩前進,體感溫度從冰冷變得溫暖,空氣濕度也快速增加,眼鏡片逐漸模糊起來。“是不是像從東北到了海南?從地面到盾構機身,溫度也從零下2攝氏度升到了26攝氏度。”擺渡車司機王師傅說。
經過7分鐘車程,記者一路下坡至隧道最深處71.4米,再上坡到江底47米,這里超大盾構機“江城卓越號”的轟鳴聲充滿了整個工作區。
“羽絨服可以脫了,這里面比較熱。”中鐵十四局大盾構公司武漢12號線5標項目總機械師李曉雷正在控制室查看運行數據。
行走在盾構機內部通道,不一會兒,記者只覺一股暖氣從腳底傳來。在簡單交流中,這個宛如一條超大“貪吃蛇”的大家伙又向長江北岸前行了一步。
李曉雷介紹,盾構機每天掘進3到4環,一環2米。“你別看現在機身是平直的,其實是昂頭向上的掘進姿態。”他說。
穿山跨江,隧道串起一條條交通動脈,為出行提供便利。代表隧道挖建技術的集大成者——盾構機是如何工作的呢?
“簡單來說,就是通過盾構機的刀盤轉動,啃食巖石泥土,再頂推前進。”李曉雷說,刀盤上裝滿了鐵齒銅牙,切削掌子面,產生的泥漿經傳輸通道輸送到地面,進行泥水分離。
記者來到“江城卓越號”最前端,看到22組粗大的千斤頂在為隧道管片提供反作用力,推動盾構機往前走。李曉雷介紹,盾構機每推進2米,千斤頂便收回,工作人員進行管片拼裝,之后千斤頂再次頂推,循環往復掘進隧道。
同時,掘進過程中,每一組千斤頂都要均衡用力,不能有偏差,否則就會影響盾構前進的方向和角度。
“這臺盾構機長125米,直徑12.55米。它挖掘出的這條隧道,將滿足地鐵雙向通過。”中國鐵建投資集團武漢地鐵12號線總承包部總經理安宏斌說,春節期間,“江城卓越號”24小時在崗工作。每個班組安排了40人,包括推進組、機修班等,精確控制好滾動角、俯仰角等姿態參數,確保盾構機以9‰的坡度昂首向前推進,向1100環掘進目標奮進。
據介紹,目前,武漢地鐵12號線園林路站、武昌火車站等17個車站主體結構已完成封頂,丹科區間、國凌區間2個越江大盾構等16臺盾構機正全力掘進。其中,科普公園站至丹水池站大盾構隧道,是國內最長的穿越長江地鐵隧道。
(袁永華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