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孫越
通過鄭州高新區全域算力網算力調度平臺,購買智算和超算算力資源、產品或服務的企業、科研機構、高校,3年內累計發放不高于5000萬元的算力補貼……4月28日,在鄭慶哈算力網實驗場城市算力網推進會上,鄭州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郭程明,對現場發布的《鄭州高新區支持算力產業發展的十條措施》(以下簡稱“算力十條”)作出解讀。
“鄭州高新區作為中部創新資源富聚之地,獲批河南省首批未來產業先導區、數字化轉型示范區,勇立潮頭、搶抓機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和更加務實的舉措,推動算力產業健康發展。”郭程明表示,為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充分發揮政策引領作用,高新區發布“算力十條”,將依托鄭州高新區全域算力網,以高效、綠色、低價、便捷的算力,培育新質生產力,引領區域高質量發展。
“算力十條”系統闡述了出臺目的、支持對象與規模、補貼申報及管理原則。針對區內企業、科研機構及高校、大模型企業、區外企業,通過調度平臺購買智算和超算算力資源、產品或服務的,按照實際結算金額給予3%—30%不等的財政補貼,同一主體每年支持額度累計最高200萬元。如累計申請超過限額,按照交易發生時間先后順序兌付,兌完即止。
“算力十條”采用“線上申報”的方式,在調度平臺指定入口進行申報,有效期3年,由鄭州高新區管委會經濟發展部負責解釋。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算力十條”的政策補貼,與鄭州高新區其他同類政策,按“就高不重復”原則執行。
郭程明表示,本次鄭州高新區發布的“算力十條”,旨在發揮乘數效應,加速集聚各類算力需求和供給,推動算力資源的共享和高效利用,進而實現打造算力交易服務平臺、實現雙招雙引、培育產業生態的三個目標。
通過“算力十條”,鄭州高新區鼓勵更多的企業、科研機構、高校師生利用算力進行創新研發,實現“政、產、學、研、用”協同發展,推進數算電融合,將高新區打造成為全國領先的算力產業發展高地,有力支撐鄭州市“算力之城”建設,彰顯國家高新區先行先試、創新實踐的使命擔當。
下一步,高新區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務實的作風,與各方攜手合作,共同推動算力產業發展,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