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軒禹?楊蕾?科技日報記者 何星輝
作為貴州省唯一的人才特區,貴陽高新區積極探索引才、育才、用才、留才新路子,積極做好人才引進、人才發展、人才服務工作。通過深入實施“引育用留”四大工程,該區打造人才向往之地、集聚之地,激活高質量發展的“一池春水”。
今年一季度,貴陽高新區引進各類人才1280人,新增高層次人才125人……如今,該區愛才聚才、興才留才的文化基因早已融入血脈,“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態初具雛形。
貴陽高新區,這片充滿機遇與活力的土地,憑借其獨特的“引力”模式,正以開放的姿態、創新的機制、優質的服務,匯聚五湖四海之才,共繪高質量發展藍圖。
樹品牌 匯聚人才力量
近日,“貴陽國家高新區(成都)招才引智工作站”在成都正式揭牌。這一工作站的設立,搭建了貴陽高新區首個駐外人才服務聯絡窗口,增加了區域性互動合作交流,吸引更多黔籍人才回鄉就業創業。
這一舉措是貴陽高新區積極開展招才引智、打造人才聚集“強磁場”的具體體現。自2012年貴陽市委、市政府決定在貴陽高新區建設人才特區以來,該區先行先試,不斷探索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新路子,始終把招才引智擺在首位,積極構建動態化人才需求信息庫,依托人博會、數博會等重大活動平臺,打造“才聚高新”引聘活動品牌,幫助企業精準對接高端人才、創新創業人才,開創人才助推發展的新局面。
貴陽高新區圍繞重大產業項目用人需求,搭建專場、走進校園、拓寬渠道,為企業擴充產業人才、技能人才儲備。同時,通過整合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業務資源,高新區有針對性提供社會化解決方案,增強人才資源配備和供給……積極、開放、有效的引才政策,展示出了貴陽高新區對人才的誠意,吸引了大批人才來到這里。
今年以來,貴陽國際人才城已舉辦了三場新春招聘會,累計吸引了217家企業參與現場招聘,共有3280余人投遞簡歷,其中2470余人已通過初步面試并達成意向。如今,隨著全區人才“蓄水池”的不斷擴大,一個引才、愛才、敬才的濃厚氛圍正在日益形成。
搭平臺 激發創新活力
貴州云觀商業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嚴樂耘在取得戰略分析與研究碩士學位后,懷揣著推動家鄉傳統印刷業轉型升級的夢想,選擇回到貴陽創業。
作為高層次引進人才,嚴樂耘很快得到貴陽高新區創新創業政策的支持。2020年4月,他創立了貴州云觀商業管理有限公司,并順利在洛灣智慧包裝產業孵化園啟動了產業實驗計劃。
在該計劃中,嚴樂耘將整個印刷生產線重新整合為印前、印刷、后道、手工、銷售五大核心環節,并在此基礎上細分成16個核心生產節點,給每個生產節點都配備了一個生產商。生產商的關系也從原來的競爭者變成了合作者,不僅吸引了許多中小印刷企業入駐,還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
像嚴樂耘這樣的高層次人才,貴陽高新區還引進了許多。為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貴陽高新區把用才興才作為關鍵,引導重點企業與省內外高校聯動,陸續引進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建設貴州大數據研究生教育基地,不定期舉行“企業行”活動,讓基地學子深入企業一線廠房觀摩學習,將國內高水平大學的智力資源精準鏈接到貴州本土企業上。
同時,該區引導重點企業與省內高校聯動,共建專家人才工作站,推動企業創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載體,吸納一批全國范圍內理論水平高、專業能力強、實踐經驗豐富的人才作為首席專家、發展顧問、假日工程師等,為政企發展、技術攻關提供支持。
此外,該區搭建“高新云培100”線上培訓平臺,定期舉辦“每月一講”干部能力素質提升講座、職工職業技能競賽等活動。依托人社、科技等單位研修安排,該區遴選優秀經營管理人才赴境外著名高校、知名企業交流學習,幫助管理人才提升專業化、職業化水平,讓各類人才在高新區創業有機會、干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
優服務 涵養人才生態
貴陽高新區的吸引力究竟來自哪里?用環境打動人才,以服務溫暖人才,或許是最好的答案。
“政策好,優待人才,同時擁有各項強有力的科技支撐計劃。這里對技術和人才的渴望,深深打動了我。”2020年3月,博士后許晶來到貴陽高新區,擔任貴州晟迪雅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負責人。
四年來,許晶帶著團隊從實驗室研發,到小試、中試,再到自主研發產品、技術產業化,看著自己當初的設想一步步落地“結果”,她倍感驕傲,也更無悔于選擇高新區。
與東部沿海地區相比,地處西部內陸的高新區,先天優勢、資源等確有“不足”。“但這促使我們在聚才、引才、留才路徑上‘另辟蹊徑’。我們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從‘拼資金’‘拼資源’轉變為‘拼機制’‘拼服務’‘拼環境’。”貴陽高新區組織人事部相關負責人說。
為進一步做好人才服務,高新區構建起人才小鎮、人才保租房等多主體住房保障體系,積極對接市級部門和周邊行政區,完善人才“醫教行”等配套資源,解決人才后顧之憂。同時,建立人才服務專員隊伍,為園區重點企業、重點項目提供服務保障,宣傳薪酬補貼、生活津貼、購房補貼等人才引進政策,及時梳理、排查符合條件的人才信息,精準指導申報,做到快審快辦。
在做好人才服務的同時,貴陽高新區還在區內建成貴陽海嘉學校、甲秀小學高新分校,打造白鷺湖公園、荷塘月色音樂中心、數字閱讀空間,常態化開展人才大講堂、聯誼會等交流活動,豐富人才“8小時”外生活,持續增進人才歸屬感、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