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侯萌 王菲 劉垠 崔爽
在浦江縣新光村,鄉村“運營官”陳青松將“空心村”變為“明星村”,以“青創”為主打的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模式現已輸出到安徽、福建等地的50余個鄉村;在金華市金東區八仙積道共富帶上,“90后”趙周翀返鄉參與露營基地建設,白鷺營地客流量屢創新高,啟動當地共富“加速器”……連日來,科技日報記者跟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浙江主題采訪活動深入浙江鄉村,遇到了這樣一群人:他們懷揣夢想、敢闖敢干,憑借創新思維、創意理念,奮力改變鄉村面貌。
鄉村振興的生力軍
土生土長的衢州常山人汪麗霞是2023年“南孔精英”計劃培養專項領軍人才,做常山胡柚的研究已有15個年頭。“我喜歡胡柚,我愿意為家鄉產業投入全部精力?!蓖酐愊汲俗鲂缕酚N,把胡柚送出國門,還挖掘出胡柚小青果藥用價值(衢枳殼),讓果園每畝增收1000多元,產業規模超2億元。
在桐廬縣東琳村,學計算機專業的魏小芬2009年畢業后返鄉,務農當起了農創客。村民們當著她的面就潑冷水:“讀了那么多書回來種地,這書算是白讀了!”可魏小芬骨子里有一股倔強,她偏要做出個樣子來。如今的她管起5個村3000多畝地,幫助農民解決各種耕種難題,累計為農戶節約成本500萬元以上。在她的帶領下,15個工人雖然每年僅工作6個月,但每人都能有6萬元的收入,生活越過越有滋味。
衢州鱘龍水產食品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夏永濤,是衢州市柯城區首席技術官,他一直稱自己是“現代漁人”,被浙江好山好水好政策吸引來到衢州后,他所在的團隊培育出了水產新品種雜交鱘“鱘龍1號”,讓中國魚子醬登上了國外航空公司頭等艙。“鱘魚養殖成本非常高昂,我們就把原來傳統的養殖設施全部改造升級成數字漁場,讓投餌、增氧、監測水質、監測魚的生存狀態等都實現機械化、自動化和信息化?!毕挠罎f,現在公司生產的魚子醬約占全球1/3的市場份額。
這些原鄉人、返鄉人和新鄉人,讓浙江鄉村煥發出新活力。截至9月,浙江已累計培育出現代“新農人”24.7萬人。這些新農人具備新理念、新知識,掌握新方法、新技能?!八麄優猷l村注入了更多的人才流、技術流與資金流,極大地增強了鄉村發展的內生動能,加速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持續激活鄉村‘沉睡’資源,使之成為富民強村的資本,催生出更多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有力促進了產業振興,帶動農民增收?!闭憬髮W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智庫負責人胡偉斌表示,新農人已然成為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主力軍。
“新農人”的逐夢熱土
基層干部的擔當作為,是浙江新農人能夠大展拳腳的關鍵所在。
桐廬縣江南鎮二娘酒坊的負責人李富,曾遭遇滿屋蓮子滯銷困境。“當時我找到村支書,跟他說這生意沒法做了,明年肯定要跑路。”李富回憶,書記當時就給她出謀劃策,建議她開展蓮子深加工,并許下承諾:“李富你放心去干,村里包銷三年。”正是這一有力支持,她重拾信心、干勁十足,結果第二年就不用村委會包銷了。
一開始,在村民的眼里,魏小芬是不著調的,但縣政府卻給予了全方位的扶持?!拔覀冞B續兩年為她提供 1.2 萬元的大學生創業補貼,在她準備擴大種植規模時,還協助她進行政策處理與土地規?;鬓D?!蓖]縣農業農村局副書記徐元駿表示,當魏小芬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遭遇病蟲害,他們立即派人進行現場指導,平日里縣里也會幫她對種植區開展病蟲害統防統治工作。
鄉村音樂是陳青松在新光村“廿玖間里”運營的項目內容之一?!拔覀冟l村音樂為什么10年能夠堅持下來?文旅局出了一個又一個好政策,每年給我50個名額,每個月補貼1500元,整整補了三年,才能讓這些年輕人留下來。”陳青松說。
在浙江,對于魏小芬這類新農人,政府還開辟了各類評先評優等多種成長途徑,助力他們快速成長。如今,魏小芬已成為杭州市 D 類人才與市人大代表。可以說,當地全鏈條保姆式服務為新農人隊伍建設提供了關鍵支撐與堅實保障。
浙江實施“千萬工程”二十多年來,不僅持續改善了鄉村人居生態環境,也大大優化了鄉村的營商環境,為新農人創業就業提供了舞臺。胡偉斌稱,浙江還圍繞“出好政策引人才、建好機制育人才、搭好平臺用人才、做好服務留人才”不斷探索,加快吸引了一大批青年人才入鄉發展,成為逐夢沃野的“興農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2024年浙江省在“新春第一會”上,聚焦人才這一關鍵變量,將大力實施現代“新農人”培育行動納入“三支隊伍”建設的總體部署。時至年末,又在全國首次推出《浙江省“千萬工程”條例》,加速支持各路人才在鄉村筑夢、逐夢、圓夢。
人才成就浙江,浙江成就人才。一幅新時代“千萬工程”的壯美圖景正在浙江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