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妍 科技日報記者 王春
數據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2023年上海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已超6000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13%左右,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新動能。在1月18日舉行的上海市兩會上,多名上海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聚焦數據要素管理與利用,積極建言獻策。
上海市人大代表顧云豪提出了“關于加快修訂《上海市數據管理條例》的議案”。《上海市數據管理條例》2022年1月開始實施,顧云豪認為,國家和地方政策環境、實踐經驗等的更新,對數據權益、數據流通、公共數據開發利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他建議對該條例從以下幾方面作出修訂:承接國家頂層規劃,構建數據基礎制度體系;進一步規范公共數據開發利用與價值挖掘、推動行業數據創新應用與流通交易、強化個人數據安全保護與權益保障,并進一步明確數據相關管理部門的管理職能和職責分工等。
兩會期間,涌現了多個著眼于數據與行業深度融合的建設性建言。
在數字化轉型中,醫療數據的管理面臨數據整合與共享困難、數據安全隱私保護不易等諸多挑戰。上海市人大代表、優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季昕華提出,要規范醫療數據標準,構建醫療行業可信數據空間。
他建議,構建統一的醫療行業數據規范,保障醫療數據安全,通過隱私計算技術保障數據不出域;鼓勵醫療機構、數據服務商與政府的多方協作,實現醫療數據安全、高效流通,促進醫學大模型的訓練。他還建議加快推進監管法規的制定進程,加強風險管控,并制定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法規體系,建立指標評價體系;在醫學大模型的研發過程中,需注重模型的性能、安全性和倫理合規性。
“當前綠色、數字和智慧港航正成為國際航運高端服務業的新內涵。”上海市人大代表、民建會員、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戰略研究部總經理丁嵩冰說。上海致力于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航運中心,但在航運高端服務業的發展上,與倫敦、新加坡等傳統國際航運中心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航運數字化轉型方面,對海量數據的整合與應用能力有待提升。
丁嵩冰建議,上海應當抓住數字時代的機遇,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借鑒已有國際經驗,在“航運大數據”應用賽道上追趕國際最高水平;要發揮上海數據商業化需求大的優勢,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在航運領域的應用,盡快形成商業化利用港航大數據的典型案例,發展上海高端航運服務業。
丁嵩冰認為,目前航運數據雖然豐富,但分散在許多不同的平臺上,市場價值還沒有完全開發出來,建議建設統一高效的航運信息平臺;以大數據和數據技術為抓手,創新監管模式,促進高端服務業的建設;利用豐富的數據,開發多種航運增值服務,如航運物流優化服務、港口運營管理服務等。
此外,上海市政協委員、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云智能中國區總裁黃海清建議探索語料數據合理使用規則,推動大模型產業健康發展;上海市政協常委、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李春忠圍繞“AI賦能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提出對海量安全數據進行關聯分析……上海兩會對數據管理和利用的多方關注,充分表明上海正全力參與到全球數字經濟競爭當中,打造數字時代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