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王姍姍
“自己就像是企業一員,更能融入到企業日常的生產、經營、管理等方方面面。”1月20日,重慶理工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方豐向科技日報記者回憶起過去兩年,他任職重慶萬虎機電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萬虎機電”)科技副總的時光。他說,科技副總是他的第二職業,在為企業帶去先進技術理念的同時,也更系統地與企業發展融為一體,“而不只是掛個名頭,應付了事”。
重慶市江津區擁有工業企業5000余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549家,居重慶第一。在新一輪的市場競爭浪潮中,企業普遍面臨著技術研發動力不足、高端人才緊缺等發展困境。為此,2022年,江津先行試點實施“科技副總”進企業專項,選聘來自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業的高層次人才擔任區內企業“科技副總”,打破“產才融合”壁壘,帶動產業和人才“雙贏”發展。
“根據人才自身的技術專業優勢及企業實際需求,‘科技副總’又細分為‘技術副總’‘金融副總’‘管理副總’,助力企業有效提升‘研’‘值’。”江津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鐘紅兵說。
實現產才精準匹配
方豐是首批被聘用的10位“科技副總”之一。兩年來,他作為萬虎機電的“管理副總”,幫助解決了4項技術難題,促進了2項科技成果轉化,推動企業達成1個項目合作,累計實現1500余萬元的產值,并結合自身專業知識,開展了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和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建設。
萬虎機電是全國三輪摩托車生產的龍頭企業。在被聘用前,方豐就一直關注萬虎機電在技術攻關方面的成果和問題,并形成了相關思考、建議。
“‘科技副總’政策一出,我便主動提交了申請,并與萬虎機電進行了精準匹配。”方豐告訴記者,在了解到企業生產的三輪摩托車存在制動疲軟的問題后,他發揮高校科研優勢,帶頭開展技術攻關,實現在制動操縱力不變的情況下,將制動減速度提高27%,目前該技術已投入應用到了企業生產一線。
據萬虎機電企業管理部負責人朱文介紹,方豐還深入調研了技術開發人員的實際工作需求和知識短板,組織開展理論和技能知識培訓,主導制定安全生產檢查計劃,引入先進安全監測技術和安全防護設備,不僅提升了企業發展硬實力,也極大地改善了企業人文軟環境。
“‘科技副總’選聘是以高端化、專業化、年輕化為導向,堅持人才與產業的精準匹配。”據鐘紅兵介紹,“科技副總”啟動以來,已吸引來自中國人民大學、重慶大學等3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業的59名專家教授、行業精英擔任企業“科技副總”,有效助力企業創建創新平臺32個,實現科技成果轉化44項。
賦能企業降本增效
2023年底,重慶郵電大學自動化學院教授李帥永作為第二批“科技副總”聘用人員,與重慶帥邦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帥邦機械”)互選成功,任“技術副總”一職。
“2024年,企業智能裝備生產線產值突破了1000萬元,是建立以來首次實現盈利。”李帥永向記者介紹道,他任職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圍繞企業綠色智能再制造磨床生產線存在的技術難點展開攻關,研發了磨床高速精密定位技術和磨床多軸運動控制系統2項新技術,帶動銷售收入500萬元,推動企業在高端磨床核心控制器方面實現國產化替代,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
李帥永表示,磨床綠色智能再制造即針對老舊磨床進行標準化、數控化及在線自動測量的升級改造,是帥邦機械順應智能制造發展趨勢的有力舉措。此前,由于缺乏相關領域的高層次技術研發人員,帥邦機械始終未能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控制器,只能依賴于外部購買,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導致生產線始終處于虧損狀態。
“核心控制器成本決定了智能裝備的成本。”帥邦機械技術總工程師楊必健告訴記者,在李帥永的幫助下,企業實現了自主生產核心控制器,還建成了智能裝備研發平臺,企業也被評為了重慶市中小企業技術研發中心。
據統計,兩年來,“科技副總”們累計幫助企業解決關鍵難題92個,創造直接經濟效益超3.7億元,有效賦能企業發展實現降本增效,該典型做法獲評“2023年(第六屆)全國人才工作最佳案例”。
“人才引領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江津共識’,未來將繼續以區內企業發展需求為指引,擴大‘科技副總’聘用范圍,優化升級人才政策,實現高層次人才與企業、城市的雙向奔赴。”鐘紅兵說。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