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吳長鋒
3月24日,記者在位于安徽合肥肥東縣經開區的優艾智合智能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遠程大屏上看到,遠在廣東的一座火電廠內,一臺優艾智合機器人平穩滑行至高壓柜,通過機械臂精準開啟柜門,以紅外熱像儀細致掃描設備溫度,AI聲紋識別系統敏銳監聽設備異響。“這項以前由8名工程師協同完成的復雜巡檢任務,如今只需一臺機器人即可獨立承擔,準確率高達99.97%。”優艾智合聯合創始人邊旭告訴記者。
“通過標準化接口與柔性化設計,以雙核心架構為載體,集成機器人專有AI算法與云端行業垂直大模型,讓系統可快速適配新能源、電力巡檢等多領域需求,使企業部署成本大大降低。”邊旭說,在技術落地層面,優艾智合已形成“一腦多態”的系列產品矩陣。
“工業細分場景的標準化和專業化要求高,對于任務執行要求絕對精準,容錯率低,追求泛化和通用的一套硬件,很難完成對所有任務的分工執行。”西安交大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優艾智合—西安交大具身智能機器人研究院院長梅雪松告訴記者,“一腦多態”就是一套機器人智能控制系統,以及多種特定的機器人形態,支撐不同場景的規模化落地應是工業具身智能快速落地的必然技術路徑。
“相較于深圳、杭州等先行城市,合肥具身智能產業起步稍晚,但憑借自身的科研資源和本地產業鏈配套,在工業機器人、安全交互算法等細分領域逐步形成差異化競爭力。”合肥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合肥將具身智能融入“芯屏汽合”產業發展戰略,通過顯示面板、新能源等場景需求反向定義技術參數,提升技術適配性和商業化效率,形成了產業協同效應。
記者了解到,合肥目前已集聚約40家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企業,形成8個整機產品。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