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何亮
晨曦微露時,田間地頭已滿是躬身勞作的身影。
農人操縱著除草設備穿梭于野荊芥叢中,隨著機械運轉,雜草被連根摘除,野荊芥的生長空間有效擴大。這是記者近日隨“行走商城看變化”采風活動在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余集鎮野荊芥種植基地看到的一幕。
該基地負責人告訴記者,從育苗到采收,種植基地將傳統種植手段與先進裝備結合,昔日“靠天吃飯”的辛勞減輕了許多。
據了解,余集鎮政府通過“雙綁”機制,串聯企業與農戶,引入投資,并以“訂單農業”消除種植風險,讓農戶安心“接單”。在技術培育方面,野荊芥從山野走向藥市、車間的同時,鎮政府召集全產業鏈各環節技術專家及眾多科技特派員,以技能培訓賦能農戶,讓傳統農耕與現代科技碰撞出增效火花。
記者隨后來到了黃金茶基地,該基地與野荊芥種植產業相融合,正在向發展田園綜合體全力沖刺。
此前,為破解土地撂荒與產業空心化困局,余集鎮黨委政府主動出擊,將目光聚焦于高附加值的黃金茶產業。通過招商引資與鄉賢回歸工程的有機結合,引進信陽錦晟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累計建成標準化茶園1000余畝。
記者在現場看到,從深水機井到物聯網系統,從2000米灌溉管道到水肥一體化設施,從機械除草、有機施肥到育苗、移栽、管護等工序的全程品控體系……現代化農業裝備與綠色種植理念已經在黃金茶基地落地生根。
為蹚出“農藥產”融合發展新路,商城縣政府還為愿意來當地投資,集養殖、加工、科研為一體的現代化民營企業,提供政策支持。
在商城縣云程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型兔養殖基地,記者看到獸醫師和畜牧師組成的“專家顧問組”正在進行兔病疫情監測和技術跟蹤服務。
據了解,該公司采取“企業+農戶+科技培訓”的方式,不但構建了相關兔種育種規范、完整的種源系譜及售后服務體系,還提升了當地村民及工作人員的養兔技術水平。該基地相關負責人介紹,兔場未來規劃年出欄肉兔20余萬只,覆蓋商城縣各鄉鎮,帶動參與養殖農戶達1000余戶。
如今,野荊芥、黃金茶、致富兔,這些致富產業正在成為當地扎實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富民強鎮“金色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