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胡定坤
11月16日,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三十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將在秘魯首都利馬舉行。
與此同時,在秘魯安第斯山脈深處,一條長約28.41公里、連通“天空之城”馬丘比丘遺址的公路正在緊鑼密鼓,但又“小心謹慎”地建設著。
負責這一項目的并非一家秘魯本地施工企業,而是來自遙遠太平洋彼岸的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土木”)。
復雜生態系統造就生物多樣性
之所以要小心謹慎地建設,是因為施工場地的自然環境極其特殊。
馬丘比丘公路位于秘魯庫斯科大區,起于圣瑪麗亞,經圣特雷莎、水電站橋,直達馬丘比丘遺址,建成后將顯著改善當地交通狀況,拉動旅游經濟發展。
該公路位于秘魯馬丘比丘保護區和喬克基勞兩大保護區交界處,在安第斯山脈中延伸,沿烏魯班巴河向東南連接至亞馬孫雨林區,擁有從高原、雪山到亞馬孫森林完整過渡的24個生態系統,屬于復雜山區雨林環保公路。項目所處區域動植物資源和生物多樣性非常豐富。
馬丘比丘公路所在區域有75種哺乳動物、444種鳥類、14種兩棲動物、24種爬行動物和377種蝴蝶。世界上最小的鹿之一“普杜斯”和鴿子大小的巨型蜂鳥都生活在這片區域,這里也是安第斯熊和高海拔巨嘴鳥的家園,還有其他秘魯所特有的生物物種,是拉美地區重要的生態福地。
此外,馬丘比丘公路區域還是鳳梨科植物和蘭花的故鄉,擁有423種蘭花和332種樹種,其中包括許多珍稀品種。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如此數量的珍貴動植物,毫無疑問要小心謹慎地保護。馬丘比丘公路的生態多樣性得到中方團隊的高度重視,也同樣在秘魯各界受到高度關注。
“這條公路除了是經濟之路、旅游之路,更要是一條生態之路。”中國土木美洲區域公司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康偉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中國土木樹立環保施工典范
賽達·埃琳娜·科爾多瓦·弗洛雷斯,一位在秘魯從事生態保護26年的生物專家,當她聽聞要修建通往馬丘比丘遺址的公路時,首先向她襲來的感受是擔憂,擔憂公路的建設對周邊生態造成影響,也擔心中國企業是否會忽視環境保護。
2021年,懷著對秘魯生態的熱愛和令人不安的擔憂,在馬丘比丘公路建設一開始,埃琳娜就加入到中國土木工程集團馬丘比丘公路項目團隊。讓她沒想到的是,中國企業不僅創造了生態典范,而且她還從中國同事那里了解到了更先進的生態理念。
項目開始前,埃琳娜和中國同事對公路全線組織了全面生態調查,繪制了沿線植物分布和動物棲息、繁殖、覓食地圖,詳細研究分析了影響動植物生存與繁殖的水、土壤、空氣、光、噪音等因素。
之后,結合公路施工方案,項目團隊制定出繞避珍稀動植物聚集地、移植培育甚至回栽無法繞避的珍稀植物、將噪音較大設備盡量集中放置以縮小噪音污染區域、選購噪音較小設備并減少使用大型機械、盡量使用清潔能源設備替代有污染設備等多種保護方案。
在項目實施中,埃琳娜和中國同事對每一個工點進行了動態監測,并實時調整保護方案,保證公路建設的順利實施,更將對生態的影響降至最低。項目團隊對生態的保護成果,得到秘魯環保部門的高度認可。
埃琳娜聽中國同事描述,在中國境內建設高速公路和鐵路會利用一種“全封閉聲屏障”,她表示很感興趣,并希望有一天能把這種技術帶到秘魯。
“未來一定有這樣的機會。”康偉說,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進入秘魯市場5年來,已經承接了3027.14公里的公路建設項目,已經建成和正在建設23所學校,“我們會把越來越多的中國基建技術和管理經驗帶到秘魯。”